

云南省保山市高黎貢山是我國西南地區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研究人員最初于2003年至2006年在高黎貢山怒江水系的兩條溪流里采集到一種鰋屬魚類新種,其后分別于2007年和2015年在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和永德縣薩爾溫江水系的兩條支流里也采集到了標本。新種高黎貢鰋是鰋屬的第10個物種,形態上與分布于緬甸北部伊洛瓦底江水系的長須鰋最為接近,但在腹鰭伸達肛門或不達、頜須后伸僅達或略超過胸鰭起點、軀椎數量等方面與之相區別。
此外,作為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常駐核心團隊之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東南亞野生動物多樣性研究組與緬甸林業研究所合作,對緬甸水生生物多樣性進行了多次野外考察,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標本數據。
團隊整理了2014年—2016年在緬甸北部采集的魚類標本,經過系統的形態學比對,認為盈江結魚、橋街結魚、橋街墨頭魚、雙角墨頭魚和少鱗裂腹魚5種魚類為緬甸新紀錄種,這5種魚類的模式產地均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我國云南省境內。